当前位置:首页>安卓游戏>模拟经营>伊始之地汉化补丁下载
伊始之地汉化补丁下载

伊始之地汉化补丁下载

  • 类型:模拟经营
  • 版本:v1.0
  • 更新:2023-11-28 17:14:16
伊始之地辅助工具补丁
  • 伊始之地汉化补丁下载
  • 伊始之地汉化补丁下载
  • 伊始之地汉化补丁下载
  • 伊始之地汉化补丁下载
安卓游戏介绍

伊始之地汉化补丁下载是为同名游戏制作的中文补丁,始之地汉化补丁可以对游戏语言进行汉化,通过使用伊始之地汉化补丁,玩家可以畅玩游戏,并且不再受限于语言障碍。因此这款汉化补丁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有需要的小伙伴快来下载体验吧!

伊始之地汉化补丁下载使用说明

1、解压缩

2、复制全部文件到游戏目录,运行EXE安装汉化

3、开始游戏

下载和安装汉化时,请关闭一切杀软以及360!

伊始之地特色

一款以生态修复为主题的逆城市建设类游戏,画风唯美配乐优雅;

每一个土地都需要被仔细的恢复,玩家需要一个土地一个土地的进行恢复,并且不能操之过急。

玩家将在废土上重建生态乐园,调节气候,引入野生动物,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每一个植物需要的生存环境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玩家合理的安排植物的生长,确保它们能够生长得茁壮。

主要以放置为主,操作也是相当的简单,不过需要按照合理位置放置建筑物和工具!

伊始之地内容

游戏环境和生态系统设计非常精美,真实且逼真,给人一种近乎真实的享受。

需要有规划的去进化那些土地和河流,让它们恢复到最原始的状态,更适合动物们去生存。

同时,游戏非常简单易懂,没有太多复杂的规则,非常适合新手和经验丰富的玩家。

你还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地形,可以让玩家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和惊喜。

游戏中还有很多创意的空间,玩家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建造自己的理想城市。

《伊始之地》评测:自然而然

人斧人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正在加速“老化”。新的媒介让天涯近在咫尺,使万年不过须臾。二十年的通识教育把整个人类文明打进我们的身体,经过大小考试的层层消化,最后在社会的粪坑里排泄殆尽。

穷尽过去之后,人就想预知未来。只可惜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太远的事情咱不知道,反正先把这一届老年人正在经历的“未来”给体验了再说。于是,你能看到年轻人上山求神拜佛,上班摸鱼养生,上天台种些花花草草,只求内心不再比钱包更躁动。

这是阿育寄给我们的联名款土豆种植套装

当然,也不是所有年轻人都有拥抱内心平静的资格。对那些困在水泥笼子里的肉身而言,至少“园艺”肯定是一项寸土寸金的准贵族活动。亲近土地、改造自然,本该是人类的基因行为,但现代社会的极端分工切碎了这一本能。

《伊始之地》带给我的愉悦感,多少也与这份缺失的“内心平静”有关。和绝大多数的“种田游戏”正好相反,《伊始之地》是一款极致的逆城市化游戏。退耕还田、植树造林在本作里都算小意思,玩家的任务是在剧毒的工业废土上重建一片完整的生态系统。

游戏中的三个难度等级

确切来说,本作包含了数个不同自然带、不同水文地质环境下的生态工程,依次为河谷、岛屿、极圈、浸水废都等等。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地理条件,游戏在同一套四边形地格布局的基础玩法上,增加了许多有趣且自然的策略衍生。

以Steam页面上的Demo也就是河谷地区为例:河谷地区的地势十分平坦,一条较宽的主河道将地图分割,同时发散出几条小支流,将零星的高地与岩石团团围住;河谷地形更适合地表温度堆积,所以改造生态时只需考虑空气湿度。

考虑到逆工业化也是一种工业化,那么既然是工业化,肯定就绕不开能源。干枯而空旷的河谷是架设风力电机的最佳地点,《伊始之地》用稀少的岩石作为一种限制性的特定地基,风力电机等特定的建筑就只能建造在这些岩石地基上。

而本作的大部分建筑都需要电力才能建造,所以电源建筑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框定了玩家的整体建筑范围,由此便构成了《伊始之地》的策略棋盘。玩家需要尽可能地保证每一座电厂都能覆盖更多的功能建筑,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不让相同建筑的影响范围重叠浪费。

因为部署建筑是需要花费资源的,这些资源必须通过阶段性的生态重建才能获取,比如播种机就能在消毒后的土地上制造草甸,同时产出绿化资源。但在最后产出资源之前,玩家必须先规划好发电机和消毒机的影响范围,否则绿化资源就可能因为前期的过多铺垫而入不敷出。

虽然听起来是个特别扣细节的玩法,但实际上《伊始之地》留给了玩家足够的数值空间。只要不是丧心病狂到把地图上的每一块地格都覆盖到位,那么在生态学家模式下,本作几乎没有太大的难度。不过,随着后续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节节攀升,游戏的生态工程师模式倒也不失一定的挑战性。

逐渐解锁更多的生态功能建筑

比如在岛屿关卡中,就出现了轨道车、海滩机、珊瑚实验舱等等的新建筑。这些建筑都需要在原先的建筑网络上嵌套升级,才能进一步改变地形地貌。比如,珊瑚实验舱要在湿地水培器上建造,而湿地水培机本身也是由最基础的播种机改造而成。

通过不同生态建筑的交叠排布,玩家可以综合改造《伊始之地》的自然地貌,让它们呈现出一种天然而随机的散乱状态。游戏会告诉玩家需要多大比例的某种地形才能开启下一步重建计划,但并不会对这些地形的形状、数量进行具体的限制。

重建破碎的都市遗迹

虽然听起来似乎很没谱,但《伊始之地》的这种介于限制与不限制间的浑然状态,最后竟然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我居然真的造出了一片毫无人工痕迹的自然景观。而众所周知的是,玩造景最难的从来不是把楼房码得漂漂亮亮,而是让“独木成林”。

就像水墨画里的泼墨技法,自然造景也是一种出离框架思维的写意状态。这是我这种玩城市建造游戏只会画井字格、只会硬套“六边形服务范围”的人所无法企及的一种状态。给我几棵素材一样的树,我只能把它们变成路边的绿植,而不是“活”成一片的树林。

回收所有人工建筑后的地图形态

事实上,经过在随机地图上的多次重试,我几乎每次都能搭建出一套错落有致且符合基本地理常识的生态系统。而且在游玩过程中,搭建各个建筑的影响区域也不会带来任何重复感——至少,在这个过程中没有。

就像玩像素涂格子游戏一样,你只是不停地按照对应的像素格涂上正确的颜色,那些格子微观看来重复且没有意义,但在更高、更远的视角下,却能形成一种清晰的图形概念。《伊始之地》的体验与之类似,但较之更具设计感。

当北极熊遇上企鹅

之前我们采访本作的主美Jonathan Hau-Yoon时,已经确认了本作的写意基调就是精心引导下的规则产物。包括但不限于松散的数值调控、不规则且不对称的建筑范围等等的种种细节设计,都是为了松动玩家原本紧绷的框架思维,让玩家怀揣不完美的预期去拥抱奇妙的偶然。

而对一个无数次活在同一天的成年人来说,这种偶然性就像慢慢白夜中的极光,让我知道一切还在继续运转,原来生活还能容得下多余的颜色。

《伊始之地》:你知道“逆城市建设”是什么意思吗?

这个游戏的原名是“Terra Nil”,中文翻译为“伊始之地”。美。不光是名字,整个游戏也能用这两个字形容——真美。

最初看到宣传片的时候,我有点没明白这个游戏怎么玩。人们管它叫“逆城市建设游戏”,什么是“逆城市建设”呢?宣传片里演示了这样的场面:把一块干涸贫瘠的土地变得水草丰茂,然后用一把火烧尽它们,再从灰烬里重生出一片森林。我还是没太明白。“这是在干什么呢?”

从一片荒原中孕育绿地

玩一遍就都明白了

后来,我拿到了《伊始之地》的Demo,进入了这块贫瘠到开裂的土地。进游戏的第一眼,地图上只有枯树、石头和野风,灰褐色的地表上都是不规则的裂纹,气温零下5摄氏度、湿度10%。有点像是个外星球,看不出生命的痕迹。

石头上可以建立风车,然后发电,这是游戏的第一步,是一切的基础。有了电,就有更多的设备供你使用。“毒素净化器”把荒原变成红土,“灌溉器”再让红土上生出草地,“水泵”能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虽然看起来像是从虚空里变出来的。

游戏提供的设备都要支付资源来修建,但考虑到“升级”地块会返回资源,因此也算不上太贵,几乎不用担心资源不够。

游戏的第一阶段目标就是“制造”尽可能多的草地,让这块大陆绿一点——至少看起来绿一点。这个阶段的关键点在于河流的规划,当然,所有的基础在于电力,电力的唯一来源是风车。在这个阶段,绿色的草地会明显地依附于风车周边,但由于地图上能放置风车的地方只有不多的几块石头,如果不做规划的话,很容易达不到系统设定的绿化率。

第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达成一定量的“绿化”,如果石头比较少,那么造些石头就好了

“挖掘机”——不是你想的那种经典“蓝翔挖掘机”,而是个像大炮一样的设备——通过贴地射出炮弹人为制造出一条支流。再配合任何水域旁都能制造出石头的“钙化器”,就能做到“有水的地方就有电”。有电了,就能继续绿化下去。

一阶段很好理解,相当于从无到有的过程。到了二阶段,游戏目标就变成了完善和调整,草地将转化成更复杂的生态系统,像是湿地、森林和灌木丛。湿地需要把水边的“灌溉器”替换为“水耕栽培农场”,它可以在保留原本功能的基础上,让周边一块区域内的草地变成湿地。种植灌木丛简单一点,只有一个步骤:往地图已有的树木上放个“蜂巢”,灌木丛就会自动出现在树下的草地上了。

森林可能会比较麻烦……它需要先种植一些灌木丛,然后把它们烧掉,在废墟上建起一片森林来。现实中的确有类似的例子,火灾并不是完全的坏事,火焰清理掉地上的枯枝落叶、死亡树木和杂物,升温加速土壤内有机物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森林叶面积、增加土壤含水率……这些知识我都知道,但在游戏里,我好像没有过类似的体验。

一般来说,游戏会特化建造的过程,让建造仅仅是建造。不管是“动物森友会”还是“创世小玩家”,又或者是《我的世界》,建造始终是一个搭积木的过程。即使在模拟经营游戏里,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做加法。

我不确定这样的操作能否称得上“真实”,不过《伊始之地》也并不标榜真实——尤其是那个虚空水泵。但这把火总是让我感觉有点“不一样”。它给森林烧出一地养料,也烧出了点灵性来,让《伊始之地》成了如今的样子。

火焰不只能摧毁,也会带来新生

我也经常会烧多了……

从第二阶段开始,地图上就会时常出现些小动物了,像是树林里的熊、草地上的鹿、河里的鱼、湿地里的青蛙和半空中的鸟。景色很好,虽然我看不见天空,却能拥有水中的倒影。

再往后就是最终阶段,玩家要用一艘小船回收之前造的人工物品,风车也好,水耕栽培农场也好,只要是自己放下去的都要收回,目的是让当地生态系统完全回归自然,不保留任何人工造物。

温度和湿度控制也是游戏终局的目标之一,Demo关设定的最佳气候是20摄氏度、湿度45%,达到了就会下起雨来。一阵雨过后,先前规划时被遗留下的、瑟缩在青草旁的荒地上,就会雀跃着长出草来——这不是什么修辞手法,游戏动画的确是这么实现的——小地块们翻蹦起来,从褐色变成绿色,然后融入到它的邻居里面去。

等小船把人工物品收集完了,游戏目标就宣告完成。一艘飞艇掠过天空,带走最后的人类痕迹,留下的一切都是自然造物:草地、灌木、树林、湿地、河流、动物……这就是“逆城市建设”的真正意思,从一片荒芜中开始“建设”,然后再清除建设痕迹,让一切回归自然——有点像施工搭脚手架,最后把脚手架拆掉。

第二阶段,草地会分化成森林、湿地和灌木丛

我们见过了太多城市建设游戏,甚至说,我们在太多的游戏里建设了属于自己的城市,把一切都玩成了城市建设游戏。但也许你的朋友里会有那么一群人——玩“动森”的时候,他们不愿意把道路修得笔直,把房屋罗列整齐;他们不想在地上划线,把规则具象化在一个无人岛上。他们沉浸于田舍和阡陌小路之间,游戏想起来就玩,想不起来就算了——在日益强调人与人之间联结的今天,我们也该想起人与自然的联结了。

我忘记自己上一次见到森林和湿地是什么时候了,也许我根本就没见过。甚至,我都忘记我上一次去公园是什么时候。我小时候,每天都会在家附近的公园里流连,跟松鼠玩耍、与野猫重逢。到后来,随着长大,拥抱自然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我把自己封印在钢铁丛林里,干涸如伊始之地。

最终阶段会有雷阵雨,音效相当真实。在写这篇评测的过程中,我一直开着这个游戏,把它当白噪声听

真的没有胡闹要素吗?

《伊始之地》的制作组是Free Lives,他们的上一部作品是《GORN》,一个VR 3D格斗游戏,血腥、暴力一个不落,身体零部件满天飞,甚至还能骑螃蟹……天知道为什么能骑螃蟹。

他们的再上一个游戏……叫《Genital Jousting》,说英文名可能不太好辨认,但这个游戏在2018年的确短暂火过一阵,玩家负责扮演一个——呃,卡通生殖器,然后在多人联机里互相攻击对方的菊花……好吧,如果持续关注过发行商Devolver Digital Games的话,相信你也见过这款游戏。

再往前倒的话,《Broforce》也是个胡闹型的游戏,可以说,Free Lives的一贯风格就是搞这种东西,他们也一直是这么干的……然后突然变得无敌正经,做出一个《伊始之地》来?又或者他们会在正式版游戏里藏一点阴谋,打Demo玩家一个措手不及?我不知道,因为Demo的确够短,只有很前期的一关,有点像是教程——我甚至已经开始研究速通了。我希望正式版里能有点更多的东西,像是新的设备类型、新的要素……

你可以在《GORN》里骑螃蟹,《Genital Jousting》就不配图了……

但事实上,也许我们能知道《伊始之地》的完整版差不多是什么样子——这并不是个完全的新游戏。稍微花个几分钟的话,你就能在互联网上找到一个像素风格的《伊始之地》早期版本,画面像是《星际争霸》之于《星际争霸2》,游戏内容基本相同,只有最终的回收阶段有微小的差别。

在速通《伊始之地》Demo之余,我也玩了玩它的老版本——相信我,这是个好游戏。对于只有Demo的游戏我通常会表现得很严苛,但即使《伊始之地》的Demo只有不到20分钟,它展现出的玩法、美术、音乐甚至立意,都让我对它抱有无限的热情和期待。

就在今天,6月16日,《伊始之地》的免费Demo版本将会登陆Steam,暂时只有英文,不过正式版将会支持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