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软件介绍
范进中举ppt课件免费,快快点击下载,迎接一个全新、充满活力的学习体验吧!范进中举这个经典故事,悄悄融入了华丽的 PPT 动画,引领你进入一个栩栩如生的名著世界,赶紧来下载吧,让我们一起探索范进中举的精彩细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PPT优质课件下载,共23页。
教学目标:
①了解《儒林外史》,感知范进形象,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②赏读精彩语段,赏析细节描写,学习讽刺手法,探究小说主旨。
③认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13岁丧母,20岁中秀才(此后屡试不中),23岁丧父。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凭着多年随父四处做官对官场腐朽生活的深刻了解和由于经济地位剧变与广大下层人民的接触,耗费了20年心血著成《儒林外史》。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小说情节。
2、结合范进中举前后别人对他态度的变化,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2):写范进中举之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
第二部分(3-结尾):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后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3、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的?
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
第二层写疯跑;
第三层写跌倒;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
课堂小结
作品以范进中举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通过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活现出人物的卑污灵魂,谴责了追求功名富贵的肮脏思想和封建社会的丑恶的道德风尚。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范进中举》优秀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吴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
2.了解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
1.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2.理解可笑的人物背后所表现的荒谬的社会生活,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重点难点
重点
1.分析范进、胡屠户等艺术形象。
2.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难点
理解可笑的人物所反映的荒谬的社会生活,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以对比的手法为突破口,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
2.讨论论辩法:圈点批注,充分感知文本;小组讨论交流,分组辩论,共同探究:范进中举悲哉?喜哉?
课前准备
有关《儒林外史》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曾在选拔人才等方面起过推动作用,但后来随着封建制度的日趋腐朽没落,这一制度也蜕变为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的精神枷锁。对于这一历史现象,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作了无情的针砭。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精彩的片段之一——《范进中举》。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中年移居南京秦淮河畔,在此创作了大量诗文与不朽著作,其中包括小说《儒林外史》。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儒林外史》是古代长篇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号。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范进中举,作者着意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
3.以“中举”为界,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中举后喜得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课文精读
1.作者从哪些方面将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1)家境
(2)地位
(3)别人的态度
(4)典型:胡屠户
(5)另有邻人
(6)本人态度
2.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为什么当他得知真的中举后又发疯了?课文是怎样描写疯态的?
(1)范进从20岁起屡试不中,苦苦挣扎,直到54岁才得了个秀才。邻里的揶揄、胡屠户的责骂,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饭。他内心压抑着一种不平之气,但又相信命运憎人,自安于卑微屈辱的地位。他时时热切盼望中举,又从没料想到那一天真的会到来。当他已完全习惯那种饥寒、屈辱、寄生的可怜地位,已麻木到在胡屠户那种难堪的辱骂面前点头称是的时候,突然看见“第七名亚元”的大红报帖,他那被失败和屈辱所窒息了的一切欲望和自尊心,以及多年来郁结的怨愤和悲哀突然活跃起来,他的神经无法承受,情不自禁地喜极发疯。精彩片段:第5自然段。齐读、品味描写的细腻、生动、传神——细节描写、侧面烘托。
(2)范进发疯,疯得有层次:
①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②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③噫——好了——好
④众人慌乱,拉也拉不住。
⑤既形象展现了范进的疯狂丑态,又将各色人等的趋炎附势的心态展露无遗。
第二课时
复习提示
在科举制度下,无数个封建知识分子一朝金榜题名,人生的轨迹就发生了巨变。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范进是如何变化的。
巩固理解
1.感知艺术形象。
(1)范进形象。
①根据范进的言行,说说范进对待科举的态度。概括范进这一形象的特点。
范进形象: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可从范进对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判断),热衷功名,受到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成员。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现: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地卖鸡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这样的反常,充分表现了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②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在当时类似的状况并非仅有,课文中哪里透露这一社会状况?
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地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这也便是范进形象的典型意义所在,从范进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批“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的儒生形象。
(2)其他人物形象。
①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范进中举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范进中举后)的市侩形象。
②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的目的和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的性格。
③众乡邻:嫌贫攀富,前倨后恭,说明封建科举的流毒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他们身上足见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2.本文讲述的“范进中举”这个故事是喜剧还是悲剧?
范进中举,表面上看是“大喜”,实际上是范进悲剧人生的展现。中举前生活贫困,没有营生能力,一心追求功名利禄,只是苦读“圣贤之书”;一旦中举,便马上换了“贵人”的嘴脸,同张乡绅的攀谈更是充满虚伪。由此可见:范进如不中举,世上多了一个迂腐无能、贫病潦倒的书呆子;范进中了举,社会上也只不过多了一个虚伪腐败、结党营私的贪官污吏。所以无论中举与否,对范进来说都是他人性的缺陷,灵魂的失落,人生的悲剧。而这种个人悲剧,又是封建科举制度一手造成的,无数知识分子在这种科举制度的毒害下,或终生不得志,悲惨地死去,或一朝得志,便成为朝廷压榨百姓的帮凶。总之,这已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而且是民族、国家的悲剧。
3.除对比外, 作者还用了哪些手法取得了深刻的讽刺效果?
(1)夸张手法。
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是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用夸张手法虚构出来的。当时士人热衷于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惊喜若狂,更何况范进二十岁开始应试至今已有三十五年,在如此漫长的等待之后,他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又怎能不惊喜得发疯呢!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而后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2)运用典型细节揭露人物的矛盾。
例如,写范进的疯态: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表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世人宣布自己的夙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上。但在外表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这就是强烈的讽刺。
探究升华
《范进中举》的核心是“中举”。“中举”即考取举人的意思。明清时代规定,每隔三年,在京城北京和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试,叫做“乡试”,录取的称作举人。俗话说“穷秀才,富举人”,一旦名列举人榜,就意味着爬上了统治阶级的行列,从此就可以升官发财,作威作福了。作者通过描写封建士子范进在穷愁潦倒的境遇中,醉心功名,因中举而痰迷心窍喜极发疯的丑态,和他在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的鲜明对照,对八股科举制度和封建末世的世态炎凉作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形象地说明了八股科举制度是套在封建知识分子身上的精神枷锁,是戕害人心、败坏社会风俗道德的麻醉剂。
文章脉络
前一部分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侧重描写范进穷困寒酸的生活。后一部分写范进中举后“发疯”、“治疯”和张静斋的拜访,在对比中表现整个社会各色人的形象。通过对比,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以及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文章主旨
课文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的变化,着重刻画了范进中举时癫狂的丑态和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写作特点
1.精典的语言。
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幅,通过语言描写,把这个市侩形象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范进的语言也随着他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而不同。
2.前后的对比。
运用前后对比的手法,通过人物自身言行的对照,揭露人物虚伪丑恶的嘴脸,是这篇小说讽刺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胡屠户这个形象,作者就是通过他在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嘴脸的描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的。
3.侧面的烘托。
侧面烘托的作用是很显然的。如果只作孤立的人物描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有了侧面烘托,那场景就够热闹,够可笑的了。侧面烘托又分两种,一种是零星地穿插在范进喜疯的每个过程之中,一种是集中地安排在正面描写之后。
4.合理的夸张。
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的巴掌再也弯不过来等情节,都因作者运用了合理的艺术夸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起了更有力的更深刻的批判作用。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紧紧抓住了小说体裁的特点,先从范进中举前后众人的言行对比开始,既分析出胡屠户、乡邻、张乡绅的性格特点,又使学生对范进生活的社会环境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意识到范进的发疯有他的社会性和必然性。然后再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探究其发疯的原因。由可笑、可怜到可悲,层层深入,由浅入深,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体会到小说的讽刺艺术。
部编语文《范进中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吴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
2.了解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
1.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2.理解可笑的人物背后所表现的荒谬的社会生活,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学重点
1.分析范进、胡屠户等艺术形象。
2.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3.理解可笑的人物背后所表现的荒谬的社会生活,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语设计
十年寒窗苦读书,一朝成名天下知,但有人却因此欢喜而疯。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呢?一起进入课文《范进中举》。
二、资料助读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吴敬梓少时曾热衷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人生的唯一追求。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敬梓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吴敬梓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悖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吴敬梓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作品简介
关于《儒林外史》:“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以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没有一个主干,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但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主题,即揭露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三、初读课文,感知情节
1.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作揖(zuò yī)
带挈(qiè)
行事(háng)
绾(wǎn)
腆着(tiǎn) 啐(cuì) 讳(huì)
不省人事(xǐng) 商酌(zhuó) 星宿(xiù)
2.解释下列词语。
桑梓:家乡。
体统:规矩。
央及:恳请,请托。
见教:指教。
何消:不必,不用。
3.学生概述课文内容。要求:说清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 结果。100字以内。
四、再读课文,比较分析
1.通过阅读,我们发现围绕范进中举,形形色色的人物粉墨登场: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很明显,作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中举前后,众人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范进自己又有哪些变化。师生共同列出下表:
学生默读全文,完成图表,然后小组交流完善补充。全班交流。
小结:对于胡屠户,作者既有精彩的语言描写,又有传神的动作刻画,尤其是语言描写,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恭维的,占了很大的篇幅。通过语言描写把这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粗俗势利的市侩形象栩栩如生地勾画出来。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第2课时
一、探究交流
学生再读课文,交流回答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
明确:范进中举前后境遇和心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举前,范进饥寒交迫,受尽人间白眼和嘲讽,去参加乡试,回来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出榜那日,家里已经断炊。他不得不去集上卖鸡换米,邻居找来报喜,他却怎么也不信。几十年的科场困顿 、贫穷潦倒,形成了他卑微猥琐的心理,他不愿再受令人难堪的奚落。而当确认“中了”后,终于喜极而疯。然而毕竟中举了,马上一切都变了。醒来后的范进对平日惧怕的岳父胡屠户也不怕了,由先前称其“岳父”改呼为“老爹”。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时常嘲弄他的众邻居、素不相识的张乡绅也都来套近乎。范进“洗了脸”,开始接受众人的朝贺。房子、田产、金钱、奴仆,立即不招自来。这样,作者通过前后生活境遇和言行心态的强烈对比,把范进醉心功名、灵魂卑劣的腐儒形象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
二、精读赏析
对范进刻画最为精彩的莫过于“发疯”一段。分角色朗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醉心功名的腐儒形象的?
明确:
1.精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随后,就往门外飞跑……作者反复写他拍手、大笑,笔锋深刻而婉曲,勾画出了他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丑态。范进可笑而又可怜的腐儒形象如在眼前。
2.侧面烘托。“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众人“拉他不住”,“大眼望小眼……”有力地烘托出范进发疯的丑陋与可怕。
三、追本溯源
1.孟郊有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金榜题名,本来是人生美事,高兴还来不及,可范进为什么疯了?
学生回答,明确:在封建社会,读书人做官则八抬大轿、黄金美人;不做官则一无是处、任人践踏。所以范进像科举制度下无数读书人一样,将青春乃至大半生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沉溺在不断地追逐、拼搏和一次次落第的惨痛之中。科举成为他生活的唯一目标,融入他的生命之中。近乎疯狂的执著,必然带来悲剧性的结果。他终于在垂老之年,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功名,麻木而又脆弱的神经承受不住巨大的喜悦,他疯了,疯得很丑陋,也很可怜。
2.教师补充第三回未选入课文的部分中描写周进的情节,与范进的发疯进行比较阅读,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
多媒体出示: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 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淘痛哭?”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滚得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明确:《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突出表现在作者善于以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周进未中举之前是痛“哭”,可谓是“呕心沥血”,肝肠寸断,作者极写其屡试不第、潦倒一生的痛苦和凄惨;范进中举之后是“疯”,可谓丑陋之至、可怕之极。一个是周“进”,一个是范“进”,作者通过他们自身言语行动的逼真描绘和夸张的笔调,生动地显现出他们醉心功名的可笑、可怜、可鄙 、可悲的本来面目,发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从而使读者认识到产生这些人物的 社会的丑恶和不合理。
四、教师总结
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各色人物趋炎附势、阿谀逢迎的丑态跃然纸上。他们对权贵阿谀奉承,对寒士白眼相加,由此可见,读书人中举后便可享富贵、受尊敬,不中举则被人贱视,因此读书人便以读书来求取功名,从而形成了功利的社会风气。 范进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热门安卓软件
更多-
1
木兰影视软件下载
图像影音 2024-10-29 -
2
妖精动漫app下载免费版下载新版
小说漫画 2024-11-05 -
3
superrecovery
辅助工具 2024-10-25 -
4
妖精动漫破解版1.5.5.7
图像影音 2024-11-05 -
5
画质助手pubg画质修改
辅助工具 2024-11-18 -
6
风信追剧app
图像影音 2024-07-22 -
7
小林子tv配置接口
图像影音 2024-08-16 -
8
妖精动漫官方登录页面免费漫画在线
图像影音 2024-11-05 -
9
一耽漫画最新正官2024
小说漫画 202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