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安卓软件>教育学习>找骆驼教学设计公开课
找骆驼教学设计公开课

找骆驼教学设计公开课

找骆驼课件ppt
  • 找骆驼教学设计公开课
  • 找骆驼教学设计公开课
安卓软件介绍

找骆驼教学设计公开课,这个课件拥有酷炫的排版,更笔挺的文字,演绎出年轻潮流的氛围。不论是给课堂上的演讲增光添彩,还是让你的工作报告更具活力,这个课件都会让你称心如意。

《找骆驼》PPT课件

自 学 提 纲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找骆驼教学设计公开课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2)在熟读、分角色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人是怎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骆驼的特征的。

(3)学会用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 ... ...

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根据老人这一连串的推测,我们知道了:应该顺着_______去找,才能找到骆驼。后来,商人果然____ 。

北山记事(七):找骆驼

北山记事(七):找骆驼

沈炜道

骆驼是牧人的毛宝贝,“印”是骆驼的身份证。

骆驼的印一般在额头和胯部,这些地方毛少,烙上去看的清楚。印一般有“万、月、丁、工、元、吉、正、西、红、圣、仁、川、上、双”等;还有的是半月云、半月日、圈“三”、圈“山”、圈“上”、“上万”上框“上”亦即三堵墙“上”等;其它亦有阳码数字5、6、8、大写字母F、三股叉以及一、二和吊鎏金牌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但总体不外乎笔画清楚、简单明了,尽量寓含地名人名、个人爱好和其它特殊用意等。其实质作用就是识别,骆驼是哪里的谁家的。

丁八爷说,骆驼占十二相生“龙身子,老虎头,兔子嘴,老鼠眼,蛇鼻子,马耳朵,鸡脖子,猪尾巴,羊腿,牛蹄子,猴子毛。”所以能逼邪,鬼神都害怕骆驼。这也许是驼户出门在外,给自己壮胆,制造的自我安慰的一剂良药。还如是云云,有一位牧民拉着骆驼回家,走了一半路天就黑了,摸黑把骆驼拴在霸王根上。夜里他做了个奇怪的梦,有一位中年人对他说“你把骆驼拴在我腿上了,亲戚请我去做客,我要出门,请你把疆绳解了吧!”天亮后才发现,骆驼拴在死人干枯的腿骨上。牧人说,如果不是骆驼逼邪,那人就被伤下了。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当然是子虚乌有的妄言混说。

骆驼最爱吃的是霸王。丁八爷说“霸王为了王,梭梭气的脸儿黄,拐枣管你为王不为王,我拐求八郎长求上,刺麻子蹲的疙瘩上。”牧人爱草,对草的观察十分细致,而且充满饶有风情的乐趣和浓浓的人情味。

骆驼吃草一般以十二公里为半径,远时达三四十公里,甚至更远的地方。冬天一般三天上一次水,骆驼自己来。今天来几个,明天来几个,错峰饮水。骆驼吃水多,一峰骆驼一次能吃三百斤水,相当于五六水桶。如果一起涌上来,斡杆提水就特别费劲。夏天雨水好,草嫩,或一二个月,或两三个月,才到井上水。牧人放骆驼一般都是把骆驼打的滩里,只负责饮水、收毛、出售。农历五月十几到二十收毛后就打下去,农历八九月份草干涸再收上来。

骆驼吃草大多数团群结伙,也有不懂事的羔子和爱窜井的捣蛋鬼脱离大群,远天远地疯跑,不停地从这个井道窜到另一个井道,有吃有喝,人不找,它也许就不准备回来。

一年当中最烦脑最辛苦的事,就是骆驼丢了找骆驼。上世纪父辈们找骆驼特别辛劳,无通信条件,无快捷工具。骆驼丢了,或步行,或骑马、骑骡子、骑毛驴、骑骆驼去找。一出门就是十天半月,挨个井道逐一打听询问,有时运气好骆驼打问到了,还在滩里,就等,也许一两天就来上井;有时运气不好,等上十天八才来上井。有时这个井道上打问着了,等了很多天也不上井,又串到另一个井上去了。于是只好再到另一个井上碰运气,尤其是寒冷的冬天真让人难熬。

杨永德第一次找骆驼,跟他岳父骑骆驼一起去。从五托井出发,过上八丹井走了五个多小时到杨家井。杨家井本来是他六太爷的草场,六太爷过世后,草场转给韩家放牧,有山羊、绵羊、毛驴、骡子、骆驼。到杨家井上他们说了骆驼的形象和印子。老韩说,确定有这样一峰骆驼,他们特别高兴,当天就打问着了。还说他们迟了一天,头天吃了水下去了。在杨家井呆了好多天,岳父回五托井了,杨永德一人住下等他们的骆驼。又等了七八天,也没等来骆驼上水。老韩把他送到中井子,看看是不是到了潘三潘四他们的骆驼群里。第二天潘三潘四骑摩托车在周边井道给他打听了一天,没有打听到骆驼下落。第三天再回杨家井,仍无音讯,杨永德只好回五托井。虽然没有找到骆驼,但他岳父见他回来了十分高兴。杨永德到井上的第三天骆驼回来了。他岳父说,就是怀羔的那峰大母驼。第一次找骆驼,虽然没有冻着,每天能吃得上热饭,只是等待和期盼的那份煎熬,让人心急火燎。等待和期盼的滋味特别熬人。

春天收毛找骆驼,冬天收场找骆驼。一年里找骆驼是最平常不过的事。2009年春天,杨永德搭伙的牧人一股子骆驼跑到了东麻岗毛条井、前井子、盖巴井一带。他骑骡子,其他两人骑摩托去东麻岗,当天中午就找到了。三人赶着骆驼往北走,准备圈到往致村的空院子里。因为天太黑,骆驼害怕,怎么都吆不进去。骆驼很灵性,陌生的地方它们不会随便进。吆来吆去,骆驼跑脱了。天一片膝黑,无法看得见骆驼的踪影,只好在往致村的亲戚家住下。第二天吃了开水泡馍,三人就去撵踪。发现骆驼朝五托井方向走了。其他两人就回家了。摩托车找骆驼快,赶骆驼不如骑骡子方便。杨永德骑着骡子,跟着骆驼踪前行,经过沙坑井、苦水槽,一路马不停蹄往前赶。饿了吃干嘣干的馒头,渴了喝几口冰掉牙冷茶水,追了一天方向走的很对。骆驼很灵性,走自家的井道比人还熟悉。追了一天没歇一口气,骆驼追上了,太阳落山了。附近只有潘家泉有房子,但潘家泉是到不去了,没有地方圈骆驼,只能由它们自己去。整整走了一天人也累了,只好在滩里过夜。不抽烟,身上没有带火,取暖热茶没办法,只好把骡提子铺上,把鞍子枕上,把小毛单子盖上,睡在一个刺疙瘩旁边。五月初的天气,昼夜温差大,后半夜冷得人难以忍受。

第二天东方鱼肚白,就起来架上鞍子,搭好行李,爬在沙地上看骆驼踪印,骑骡子跟踪追去。他以为骆驼上了潘家泉,路比较直,走五托井近。结果骆驼沿白碱湖公路逆行向西。骑骡子太冷,步行腿疼,走一阵骑一阵,直到中午才到上八浪井张家。骆驼从张爷羊房旁边向北走了,肯定是上了五托井。七十多岁的张爷张奶已经吃过中午。他们对人很热情,得知他一人晚上在滩里过夜,两天没有吃上一口饭,就赶忙给他做饭,做了一顿羊肉揪面。

那一顿饭真香,就像当年朱元璋讨饭时吃过的“珍珠翠翡白玉汤”,让杨永德记忆了一辈子,咀嚼回味了一辈子。

(八)牧人的艰辛与快乐

放牧人一年非常辛苦。雨水多,草场非常丰美,牧人就轻松,投资也少。若遇大旱年成,又苦心又苦人,投入大,收入少,十分揪心。牧人有时也会聚会,聚会时穿着礼服神采奕奕。但在牧场时就穿不得好衣服。养骆驼的人,虽然不怎么给骆驼喂料喂草,但饮水时骆驼倒沫,牧人身上全是骆驼喷的草沫,虽然没有人酒后吐出的秽物脏,但气味却比较难闻。养羊人比养骆人更加辛苦,效益比骆驼来的快,发展也快。骆驼隔一年才繁殖一个羔子,有时两年才一个羔。羊就不一样,一年一胎基本是保险的,多胎羊一年两茬也正常,基本可以达到二年五羔。效益比牛羊驴马都来的快。养羊人经常接羔,给羊喂草料除灰尘外,羊的鼻涕把人的衣服弄的基本没有什么样调什么色彩。走不到养羊人跟前就会有一股羊臊味冲进鼻孔里来。牧人并非牛羊马驴骆驼俱全,但一般不会只养一种。所以牧人身上有骆驼倒出的草味,也羊的奶腥味和驴马骡子的尿骚味混在一起。

牧民的房子一般比较简陋。过去以游牧为主,哪里雨多,哪里草场好,牲口就赶到哪里,没有房子用来遮风挡雨。条件好的牧人用羊毛毡做穹形房子,就像蒙古包一样,这是牧民最高级别的住房,冬天暖和,夏天也不太热。条件一般的牧人用白布做帐篷,直立两根木柱,横担一根椽子,将布斜搭在上面,构成三角形样式。下面固定在桩上,用土袋、大石块等什物拉紧压实。虽风大雨狂不漏不倒。冬天冷,夏天热,让人不堪忍受。困难一些的牧人,没有毡房,没有帐篷,只能用白刺、黄蒿等柴草围一个小圈,留一个刚能进人的小门,上面苫上毛单子。冬天雪落不到人身上,但是一到秋天,无孔不入的雨水常常淋得人无处下脚。后来牧人增多,畜牧业发展,草场逐渐固定,放牧人逐渐在自己的牧场上用石块或土皮盖起房子。随着人口老龄化,放牧人越来越少,现在不足上世纪十分之一。住房基本是原来留下的老石房、老土房,加上禁牧和退牧还草政策,牧人越来越老化,基本上无力改善住房条件。

民以食为天。放牧的人不能像家门上一样按时按节一日三餐。正常情况吃早点再干事,很多时候吃喝没有规律,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一连几天吃不上饭。如果出门找牲口,走不到井道上,就只能走到哪儿,就在哪儿吃随身背的干粮,喝几口冷水。

牧人也有牧人的乐趣。大都市的美味佳肴,也比不上牧人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比不上沙窝里“三个石头一顶锅”的麻岗拉面。一有闲遐,城里人就带上锅碗瓢盆、各种食材,到沙漠或山洼里体验野外生活,感受野炊和野天野地的乐趣。在麻岗吃一顿三个石头一顶锅的拉面有时特别困难。天睛无风,拉面就不受沙的侵袭。但是无风火却不旺,水一下烧不滚。有风会影响和面,风过大,锅盖就盖不住,甚至被大风刮地轱辘辘乱跑。勉强把饭吃完,碗底就是一层沙。春风不吹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世间的事就是这样矛盾、这样美妙,给人无穷无尽地乐趣和享受。

麻岗生活相当艰苦,夏天无新鲜菜,交通不方便,罗卜、洋芋蛋放不了几天,最好的就是羊油或猪油泼的荤油辣子,好拿好放也不容易变质。冬天用木头做的菜斗子装上家里淹制的咸菜,吃肉没调料,只放一把盐。现在不一样,各个井道都有小菜园,不论冬夏都能吃上新鲜的疏菜,还往家里拿。送给亲戚朋友,是货真价实的绿色蔬菜,也是最好的馈赠礼品。如果有机会带到城里,就成了最好的抢手货。过去是手提漏斗,有些井深用辘辘绞水,种菜浇菜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现在无论深井浅井都用汽油或者太阳光伏发电抽水、照明、充电、看电视都不存在问题,有网络有信号,有托摩车,有小汽车、有沙漠四驱皮卡车,想走哪儿走就往哪儿。这就是牧人的幸福生活。

牧人的快乐同秋丰后的农民一样,有了收入也就有了快乐。遇上特殊年份投入多收入少,但大多数年份投入少,回报却比较可观。畜产品羊毛、骆毛,就可以支付一年的摩车、皮卡车的油钱。到了冬天出售牛羊骆驼就是纯收入。内蒙的牧民比以农为主的农户要富好几倍。现在走进内蒙任何一个牧民家里好像进城一样。他们告别了游牧,草场用围栏围起来,牲畜不怎么乱跑,告别了过去的帐篷和小泥房。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十个一个”政策全覆盖下,家家都是砖瓦房,跟楼房一样设计,有下水、有卫生间、有客厅、有卧室、有火房,一应俱全。到过牧区的人对牧民的生活条件赞不绝口。大小车辆家家都有,拉水的水车、跑沙子的四驱沙漠王、进城的小汽车,一阵风来,一阵风去,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1983年冬,杨永德岳父带领两个女婿和他的儿子从家中步行两天到达六托井。骆驼驮着行李和干粮,人只能步行。第一天到下山头天就黑了,没有人家,没有房子,天气冷得发疯,第一次走麻岗,大家心里特别恐慌。他老岳父让三个年青人拾来黄蒿、霸王枯根,点起一堆大火,一边取暖一边用铜壶烧水,吃的是家中带来的干馍馍,喝的是铜茶壶烧的清茶。那茶香,穿透重重岁月的阻隔,现在想来还散发着袅袅清香,耐人咀嚼,回味无穷,仿佛咀嚼一段清纯的青春岁月。他们说着笑着,吃饱喝足,他岳父很耐心地将烧得滚烫的沙子和旁边的冷沙子掺在一起,整平说“这就是热炕”。这是年青人第一次在寒冷的冬天野外享受的热炕。天当房,地当炕,下面是烫乎乎的沙子,上面盖着棉被,还有羊皮缝制的大皮袄。数着天上的星星,看一颗颗流星从天空中滑过。头脸却有些冷,干脆把头蒙在棉被里,不知不觉就进入梦乡,再醒来时已经四天大亮。

第二天早上仍然放火吃早点,太阳升到一树高,开始起程,在夕阳西下时分到达六托井。他们在井上休息两天,到旱麻岗搓沙米。沙米长势不好,打沙米的人多,打了五六天也没有打上多少,就又搓黄蒿籽,都是第一次干这样的营生,去了二十多天就回家了。沙米自己吃,也给亲戚朋友送去尝新。黄蒿籽卖到供销社一人分了六十多元钱。那个年代,那样多的钱,高兴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一九九六年秋天,洪胜村曾老书记卸任后,给百家放骆驼,骆驼吃水时踏空坐入井中。那时通信不方便,老书记在家中,三社牧人王培林骑骆驼跑了整整一天,行走160里路到家中送信。当时队上只有一台小四轮,老书记找杨永德帮忙,他当天就跟着老书记和他儿子进麻岗,连夜赶到双井上。天黑无法打捞,第二天刚蒙蒙亮起来救骆驼,井上的人都来了,把井挖出一个大斜坡,把皮绳挂在骆驼上,开四轮往上拉,三番五次才把骆驼拉上来。骆驼得救了,牧人又忙着修井。

牧人的生活里,有风,有雨,也有阳光,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风风雨雨的日子里,牧人用他们的坚韧和辛劳,把风,把雨,把阳光水乳交融的揉和在一起。垒起一座又一座结结实实的羊板粪圈,垒起比羊板粪圈更厚实,更温暖的日子。